從喝茶本身來講,是為了攝取茶葉中的營養(yǎng)物質(zhì),因它的內(nèi)質(zhì)導致茶葉的口感豐富,層次鮮活。
但是如何判斷一款茶湯的濃度?喝到一杯茶最適宜的濃度呢?這里我用常喝的白茶舉例子。
對于白茶湯的濃度有很多不同的解釋,第一種從概念出發(fā),我們所謂的濃度就是單位溶液中所含溶質(zhì)的量叫做該溶液的濃度,因而茶湯的濃度就是單位茶湯中所含可溶物質(zhì)的量,可溶物質(zhì)釋出越多,茶湯越濃。第二種解釋是根據(jù)品茶者口中感受出來的,相對而言比較主觀,自身的味覺感受越強烈,茶湯就越濃。
如果茶越苦澀,濃度就越高,其實就比較適用于第二種解釋,但是導致茶湯苦澀的成分主要是茶葉中的茶多酚,并且茶湯中的呈味物質(zhì)還有很多,并可溶于茶水,不能僅僅說是茶越苦澀,濃度越高,因而,第一種解釋就更加合理,即茶湯濃度,就是單位茶湯中所含的可溶物質(zhì)的量。而喝茶時,我們一般要求將茶控制在“適當濃度”的標準上。
所謂的適當濃度,就是將茶葉的特性表現(xiàn)最好的濃度,而適當?shù)臐舛仁遣皇怯幸欢ǖ臉藴?,這個需要因人而異了,喜歡口味重一點的人,會要求茶湯濃一些,而相反喜歡口味輕一點的人就要求淡一點。當然,還是有一個標準的,我國茶葉審評的茶湯標準,以3克的茶量,沖泡150毫升的開水。即茶葉和水的比例為1:50,浸泡5~6分鐘后得出的茶湯濃度。
茶湯有一定的標準濃度,個人的喜好也有不同,但其實應該往標準濃度更正,因為太濃或者太淡的茶湯,都不利于品出細微的味道。既然有一個濃度標準,那我們應該如何控制茶湯的濃度呢?
喝白茶對于口腔靈敏度要求特別高,就像美食家品嘗美食一樣。從某種程度上講,我們喝茶最后實現(xiàn)了茶水分離,在喝茶的過程中,我們需要將茶水分離的方式控制茶湯濃度,我們平時實現(xiàn)茶水分離,一般分為“將茶水從茶渣中分出”和“將茶渣從茶水中分出”。
我們在平時倒茶的時候就是將茶水從茶渣中分離出來,但是控制茶湯濃度,又有兩種不同的方法:
將沖泡的茶湯全部倒入公道杯中,然后再倒入杯中,可獨飲也可以分杯給客人共享。多人飲茶的時候,可以直接將茶湯倒入多個杯中,不過要采取來回倒茶的方式為求茶湯濃度平均。
茶湯濃度適宜時,將茶渣從茶水中分出,即取出將茶葉放入內(nèi)膽茶具中浸泡的內(nèi)膽,實現(xiàn)茶水分離。這類需要帶內(nèi)膽或者過濾裝置的茶具適用于辦公室,既方便又可控制濃度。
常飲白茶對身體有好處,但是經(jīng)常喝過量過濃白茶對身體不好,易傷脾胃。所以適量就好。
注:內(nèi)容綜合于網(wǎng)絡,貴在分享,如涉及版權(quán)問題請聯(lián)系刪除